石油工业训练中心(中石大教育公司)2023年度十大新闻事件

发布者:马建民发布时间:2024-01-01浏览次数:12

     (本站讯) 回首2023,意义非凡、记忆犹新。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始终秉持“传承‘铁人’精神,惟真惟实,彰显个性,注重创新,强化应用,致力培养中国一流的工程创新人才”教学理念,在教学、创新、科研、服务道路上砥砺奋进,留下一个又一个深深的脚印……

01

中心喜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

 

 724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独立完成的《学研结合、训创一体,打造系统化工程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本科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也是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工人先锋号”之后,中心获得的又一国家级荣誉。成果秉承OBE育人理念,萃取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涵,深化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以大学生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提升为落脚点,将行业独有的石油精神和工程教育必备的工匠精神相融合,贯穿于日常实践教学全过程,自主研制大批高科技教学资源,建成系统化、工业化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学研结合、训创一体”的多元化工程实践教学新模式。同时,中心重点参与的由山东大学孙康宁教授牵头完成的《基于课程结构及形态创新的KAPIV一体化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也获评国家级二等奖。

12月底,学校刚刚公布的第十七届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心获5项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再次展现了工训中心服务教学、创新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02

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中心教育部五年阶段性验收,并成为全国典型案例

 723日上午,按照教育部要求,山东省教育厅专家组来校,对我校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阶段性验收。副校长周鹏,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和骨干教师、教务处及相关人员出席见面会,中心全体教职工全力配合专家组现场考察工作。通过工作汇报、资料审查、教师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专家组系统了解工训中心主持建设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8-2022年的建设运行情况,并对示范中心年度报告和阶段性总结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专家组对工训中心教学研究与改革、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研发、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引领效应等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推荐成为全国示范中心典型案例。

03

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发挥立德树人功能作用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石油人。工训中心始终牢记保障国家石油人才供给的崇高使命,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立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石油工业训练教学体系,本年度完成了全校40多个专业5000多名学生的通识、专业教学和近2000名学生的创新指导工作,为学校整体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公共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创新教育、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等项目,有效提升了我校大学生的工程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作为全国典型实训基地,工训中心联合东营市人社局,全年高标准完成线上培训32万学时,线下14万学时,圆满完成两部部署要求。切实提升了片区周围重点人员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推动落实企业工伤预防主体责任,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发展。

04

中心指导大学生创新成果丰硕,2023年获国家奖20项、省部级奖62

 

工训中心遵循“源于问题、归于实践”的创新教育理念,一直把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抓手。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中心构建了“学创、训创、赛创、科创、用创”五创融合育人新模式,让学生由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应用者”和“实践者”,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为学生创新的“引领者”和“同行者”。本年度,中心组织181支队伍、1000余人参加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等14项高水平赛事,获国家奖20项、省部级奖62项,其中3支金奖队伍分别以全国第6名、第8名、第11名的成绩刷新我校在相应赛项的历史记录。

05

率先在全国高校工训中心设置微专业,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经过充分调研、精心组织,中心率先在全国高校工程训练领域开设微专业。本微专业以AI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依托前沿项目引领、品牌赛事驱动、跨学科师生联动的实践教育平台,开展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构建“机械-电路-控制”跨学科知识体系、培养系统化实践能力、提升高层次创新素质。6-7月份,经过严谨、公平、公开的初试和面试等选拔环节,从100余名优秀学生中择优挑选35名同学成为首届AI机器人微专业学生。9月初微专业顺利开班,经过“开学第一课”、《AI创新与AI发明》、《机电创新与实践》及学科竞赛拓展,目前已有23人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获奖数量43人次。

06

中心课程2门获批推荐国家一流课程、1门获批推荐省级一流课程

12月底,学校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名单,中心推荐的3门课程均入选推荐名单。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基于虚实结合的油气钻井装备仿真实训》和《油气生产安全应急仿真实训》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下课程《工程综合训练与创新》被推荐申报省级一流课程。

排序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推荐级别

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基于虚实结合的油气钻井装备仿真实训

国家级一流课程

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油气生产应急仿真实训

国家级一流课程

3

线下课程

工程综合训练与创新

省级一流课程


07

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组织驻青12所高校有效开展工训教学研讨活动

 917日,青岛高校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我校成功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次会议由石油工业训练中心承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12所驻青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上,代表们结合各高校工训中心建设现状,围绕师资队伍培养、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赛事备赛、中心建设重点难点、工训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是多校合作、共建共享新的良好开端,对促进青岛各高校工训中心加强合作友好关系、共同推动构建高水平工程训练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08

注重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心圆满完成全年既定计划目标

       2023年度,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心克服困难、整合资源、励精图治,在学校及相关部门支持帮助下,各项工作平稳开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新技术研发,开展二氧化碳海洋溶解封存模拟、深地深海油气勘探、CCUS实验模拟等装置研制,深入研究二氧化碳溶蚀、水合物生成可视化检测等实验技术,引入物联网、AI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石油科技装备的智能化和竞争力;稳固校内(资源、石工、化工、机电、新能源、储建等院部)与校外(中科院、中石油、中石化、中化、中国管网等)科研合作体系;开展人社部、应急部工伤预防能力培训和特种作业考试等;发挥面向全校的重要开放式教学科研服务平台作用,积极转化科研成果,服务于学生培养与学校发展大局,圆满完成全年既定计划目标。

09

学校立项教材正式出版发行,新立项2本校级教材

本年度,中心前期经学校立项的《工程综合训练与创新》规划教材顺利出版发行,并已用于我校本科生工程实践教学,课程实训内容与教材同步推进,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工程认知面、拔高了工程实训层次。同样,中心结合石油特色实训资源和3D打印技术及装备,两本教材《新时代石油工业实训与创新》、《三维造型与3D打印》获批立项,进一步推进了中心教材高质量内涵建设,为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有效基础。目前,两本教材均已完成50%的初稿编写,编写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

10

中心成果参展全国高教博览会和山东省产教融合会,发挥良好示范辐射作用

 

针对现场教学因“三高三难”等因素导致的教学难题,中心深度融合虚拟现实、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自主研制多样化、系统化实践教学资源,建成集机械制造、石油工业、人工智能、安全技术等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大学生工程训练学习提供优良条件。中心10余套自制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装备、创新成果参展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中心自主研发的系列软硬件教学资源参展山东省首届高校产教融合会,充分展现我校在石油工业培训、虚拟仿真技术开发及应用、产教融合、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领先地位,受到参会高校、企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一行观看我校展位,充分肯定我校在虚拟仿真技术研发应用、产教融合及成果转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 编辑:孙雅琼  审核:刘振东)